< |
若是不會收,攜行盒底也有圖示 |
 |
在圖示上有耳機的基礎操作功能示意 |
 |
可用 WH-1000XM2 接聽電話 |
 |
耳機本體 |
使用心得
倘若有用過 MDR-1000X,再來看 WH-1000XM2,在基本設計與操作性上面都一樣,左耳是NFC感應配對區域、電源開關以及環境音模式啟動/關閉開關,右耳則是上下左右滑動音量/選取的觸控面板,用手摀住右方耳罩則會啟動快速注意功能,維持一慣的方便好用。
 |
支架上有象徵身份的產品銘牌 |
軟體
但這次 WH-1000XM2 最大的改進還是在軟體部分,透過 Sony Headphones App(支援 Android/iOS 平台)設定,提供更多功能,像是在可自動偵測、設定環境音效果的「彈性音效控制」功能,會透過手機的移動偵測,了解目前使用者所處的環境情境,進而調整環境音的音量、以及是否要加強語音部分的聲音。
 |
Sony Headphones APP 提供更多樣化的設定 |
實際體驗彈性音效控制功能,在情境的判斷上, WH-1000XM2 算是相當準確,主夫從步行情境轉換至公車以及捷運,或從車輛轉換成步行狀態,大約需要 5 秒的時間更新狀態。
 |
彈性音效功能可自動偵測現在的狀況 |
另外針對降噪耳機經常使用的飛行旅途情境,WH-1000XM2 這次則是作出了可根據環境氣壓進行調整的降噪優化機制,主要會針對配戴情況、氣壓、喜好設定進行優化,透過 10 秒左右的校正程序,來進行 WH-1000XM2 的降噪設定,最低可支援到 0.7 大氣壓,這點對經常進行飛行旅途,或是在飛行過程中遭遇耳壓調節不適的使用者,會是相當不錯的功能。只不過每次在進行優化程序時,都會聽到一下較高頻的系統音,可能會有點不適,但時間很短,一下就過去了。
 |
可針對大氣壓力與個人耳形進行降噪的優化 |
聆聽感受
接下來就說說實際聆聽與使用感受,在基礎架構不變下,WH-1000XM2 的體驗基本上跟 MDR-1000X 是一樣的,頭部支架的配戴感略緊,加上較硬材質,在頭部的舒適感略遜。但耳罩採用合成皮革製成,加上大耳罩設計,並不會給耳殼有太大壓迫感。
 |
WH-1000XM2 的耳罩設計 |
 |
WH-1000XM2的支架設計 |
音質部分 WH-1000XM2 一樣保有 MDR-1000X 均衡表現的特點,不過這次在 Headphones App 提供等化器設定,內建不少表現模式,可說讓 WH-1000XM2 呈現完全不同的性格。實際使用 iPhone X 以及 Xperia XZ Premium 搭配 Apple Music 播放線上串流音樂,以非發燒友的水準來看,WH-1000XM2 的水準已在上乘,對應線上串流音樂的音質是綽綽有餘。
 |
WH-1000XM2 的音質來聽串流音樂綽綽有餘 |
在實際使用還有另一部分,就是續航力與休眠設定上,,這次 WH-1000XM2 在以藍牙連線、降噪功能開啟下,可達到最長 30 小時的播放時間(使用有線則是 40 小時),對比先前 MDR-1000X 的 20 小時,多了 1.5 倍有餘,這個時間即便是需要轉機的長途飛行,也足夠使用。而先前 MDR-1000X 較為惱人的自動休眠設定(在沒接收音樂訊號時會自動休眠,對長途飛行來說,就無法戴著降噪耳機睡覺),在 WH-1000XM2 也改進了,即便沒有音樂訊號,也可持續開起 WH-1000XM2 的降噪功能,抵擋飛機引擎噪音。
 |
一樣搭載 NFC,可直接感應配對手機,不用煩瑣設定 |
 |
電源開關(中)與降噪/環境音開關按鍵(右) |
 |
MicroUSB 充電孔 |
 |
耳機的支架調整部分 |
結語
整體來看,以同樣的價格(皆為 1 萬 0900 元), WH-1000XM2 的確提供了比 MDR-1000X 更多豐富方便的機能,若是要從這兩款耳機裡選擇,當然是選 WH-1000XM2,不過 BOSE 也在同時間推出了主要競爭對手 QuietComfort 35(QC35)的第二代版本,到底要選誰?之後主夫也會對 QC35 進行體驗,敬請期待。]]>
(Visited 3 times, 1 visits today)
相關